这两个月,趁着十一假期看了不少书,但是只想推荐下面几本,都是很爱的。从非虚构类到绘本类的顺序来介绍了。
-1-
《不做无效的营销》王泽蕴
不做无效的营销,那怎么才能让营销变得有效,那就只能依赖数据衡量。
所以,是的,这是一本讲通过大数据来指导营销过程的书。
整本书的大概内容,是通过:大数据指导制定品牌策略、选择代言人、提高营销效果这三个方面讲述的。
在指定品牌策略这个部分,人群数据的选择分类还算有用。作者把人群数据划分成3个维度:
1-元数据-可以定义人群的数据
例如:性别、年龄、地域分布、婚姻状况、学历、行业、职业、收入、住房、购车
意义:标定人群身份的基础属性
2-行为数据-特定人群可被记录的行为痕迹数据
例如:触媒行为、页面停留时间、社交行为、打车行为、购买行为、收藏行为
意义:更具象地理解特定基础属性人群的行为特点
3-态度数据-特定人群对特定现象或品牌的态度、人群自身的消费态度、价值观、人生观、事业观等数据
例如:购买动机、商品满意度、品牌忠诚度、口味偏好、交友观念、压力状况、话题偏好、兴趣爱好、消费观念
意义:更好地理解行为数据背后的产生原因
这3个纬度之中,态度数据是最为关键的帮助判断的。
“元数据和行为数据只是在识别人群,只有态度数据能够解释背后的动机,了解大家的需求和不满。”
营销策略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群形成购买动机,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,提高消费满意度。
在利用大数据提高营销效率的层面,准确翻译营销目标,拆解KPI,其实是最重要但又常常被忽略掉的一环。
作者举了一个例子,提升XX微博在粉丝中的公信力。
仅仅这一个目标,需要思考的层面就有很多:
1)什么叫公信力?
2)XX希望展现的公信力是什么样的?
3)微博平台上的高公信力,呈现什么样的特点?可以获取的相对数据维度是什么?
4)哪些数据指标是可以被量化评估的,哪些不能被评估但可以被有效跟踪的关键性成果?
整个目标思考拆解的结果如下:
目标:提升XX的公信力
一、粉丝
1-新增粉丝整体质量
2-粉丝中高公信力账号(公知)的数量
二、内容
1-粉丝心中最有公信力的微博账号,ZTV的无提示提及率
2-微博内容的平均曝光量,转发及引用量
3-微博内容的转发层级
4-互动中网民的正面态度
5-微博内容的生存时长
三、圈层影响力
1-单位微博有效曝光量
2-与很多高公信力账号保持良好关系
3-引发社会热点话题
4-参与社会热点话题、输出观点并被认可
作者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一针见血的见解。
她认为“并不存在‘表达能力不行但我还是很懂的’这种情况。”
因为当你把一件事情的表达目的、重点、主次、逻辑结构以及目标人群的聆听视角搞清楚的时候,你所表达的观点就必定是清楚、明确,一针见血的。
-2-
《人生定位》阿尔·里斯/杰克·特劳特
作为“定位系列”22本中唯一一本以人为核心讲述对象的书,我还是怀着很大的好奇心来读的。
这本书从成功学的角度出发,把成功的人定义为拥有不同赛马的人。
为什么是赛马?
作者认为如果你只关注自己,想要通过自己获得成功,那你只有一次的机会。如果你把别人也纳入自己的选择,让别人成为你的赛马,那么你可能会拥有无数次机会赢得比赛。
作者把成功人士以赛马的形式分为14种类型、3种风险类型。
1-高风险赛马——努力型赛马(100:1)、智商型赛马(75:1)、教育型赛马(60:1)、企业型赛马(50:1)
2-中等风险赛马——才华型赛马(25:1)、爱好型赛马(20:1)、地利型赛马(15:1)、宣传型赛马(10:1)
3-低风险赛马——产品型(5:1)、创意型(4:1)、他人型(3:1)、伙伴型(5:2)、配偶型(2:1)、家族型(3:2)
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企业型赛马。毕竟作为社畜,这个是最贴近广大群众的成功方式。
作者认为,想要在大企业里获得成功,必须先成为一个政治家。为什么呢?难道不是把工作做好就好了吗?
不是。
“你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到达企业的高层,你必须依靠提拔。”
“谁来提拔你?别人。这就是你想要在大企业里出人头地就必须成为一个政治家的原因。”
作者认为,把工作做好是基础,更重要的是,你要让关键的人知道,你可以把工作做好。所以,你的工作技能远没有你的政治技能重要。
另外就是才华型赛马,但是作者在描述这种类型的时候,关注点并不在才华和创新,而是在他人的认可和重复。
“才华型赛马要获得成功,几乎比其他任何类型的赛马都更需要外界的认可。才华的世界与这个大千世界本身并无二致。”
艺术家需要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寻找认可你的艺术评论家。电影制片人需要找到认同你的影评人。并且这些评论者最好在业内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声望。
他们才是让你有机会进入更多人的视野的人,所以你必须找到他们。
书中,作者对大多数人的做事态度也有一些建议。
“随着年龄的增长,你的自我意识也与你的工资同步上升。你可能会获得一些经验,但是你的内在才华很少发生变化。”
“当你的自我意识压过你的个人能力时,你就会变成一个自负的“百事通”。”
所以,用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待生活,才能避免成为自我意识过盛的牺牲者。
最后,作者认为“我们都希望人生的曲线能平稳地按照我们的期望向上延伸。
但是变化(而且常常是意外的变化)才是人生取得极大成功的必要条件。当你找到一匹坐骑的时候,你必须在心理上做好上马准备。”
你得抓住上马的机会,做些不一样的事情,才有可能过上不一样的生活。
-3-
《拥抱可能》伊迪丝·伊娃·埃格尔
一个从集中营里活着回到正常生活中的女性是什么样的?
瞬间满血复活?活出全新的自己?很可惜,不是的。她是一个回到正常生活中却很久也无法正常生活的女性。
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经历过奥斯维辛集中营,侥幸活下来一个女人,她是怎样面对之后的人生的。
没有过于血腥的渲染,她用她一生的长度来衡量这段恐怖的时光,把它置于人生的一个阶段,而不是全部。
集中营之后,还有爱情、还有婚姻、还有对自己的寻找、还有对同类的援助。
“没有人能让你成为受害者,只有你自己。成为受害者不是因为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,而是当我们选择坚持我们是受害者。”
就是这样的一个伤痕累累的女性,选择了不把伤痕作为自己的标签,正视自己的情感和欲望。
一点一点在学习中治愈自己,帮助相似的人。拥抱原本就应该属于自己的各种可能性。
-4-
《英国插画师》
一本神奇的画家们的奇闻异事合集。
在这本书里,你会发现画着可爱的娃娃的可爱女士,差点被一位资助人精神控制;
你会发现一位钟情于画猫的老绅士,为了过世的爱妻终身不娶,只疼爱猫,还认为自己亡妻的灵魂附在了猫身上;
你还会发现,擅长用器械零件形成自己画风的小男孩,是因为无法避免自己天生的疾病,在面对死神的斗争中找到的灵感。
除了这些,你还可以看到各种不同风格的精美插画:黑白灰工业风人物、田园乡间的可爱娃娃、工业零件组成的精密零件。
对插画有兴趣的朋友,这本书可以让你开心一整天。
-5-
《衣柜》奥尔加·托卡尔丘克
这本书的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,波兰作家奥尔加·托卡尔丘克的小说集。《太古和其他的时间》是她比较知名的长篇作品。
这本小说相对于故事性来说,更让人难以自拔的是它的叙述性。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,在奥尔加的笔下仿佛徒生了多一截魂魄。
《房号》这个故事尤甚。
“我倚坐在床边,吸收着他们的不在场”
“我为因夜晚无法安眠而受伤的床包扎,我将桌面上果汁造成的伤口擦干净,我从房间的身体里将酒瓶像拔刺一样拔出来,甚至连除尘都是在清洗伤口”
从这本书后面附的作者演讲,可以看出她对于讲述这件事的重视。
“我们见证着那些不合时宜的、老旧的叙述方式在如何试图进入未来世界,也许人们会认为,老的总比没有来得强,或者用这种方式应对自己视野的局限。一言以蔽之,我们缺乏讲述世界的崭新方式”
奥尔加在用自己的语言对抗讲述的无趣,突破写作的“秩序”,也是她认为的创作的本质。
-6-
《波丽娜》[法] 巴斯蒂安·维韦斯
这本绘本算是成长题材中的典型了。
主要讲了一个芭蕾舞演员,从怎么也不喊痛的倔强小人,尝试去选择自己“想要的”,到独自经受生活的重大变故,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,最终成长为一个被自己承认的舞蹈演员的过程。
也不是顺理成章,一点一点慢慢变好,也有自认为被绝望包裹的时候。
那些犹豫彷徨的日子,过去了才甘心承认,是被赠与的留白,有了留白,才有多余的时间和恰当的场景去思考,才会更接近自己真正想要的。
这个故事,波丽娜和幼年导师博斯金之间的关系贯穿始终。
从敬畏嫌弃到相互理解。博斯金在波丽娜的心中,一直是一个指路人的角色。
而这个导师的理念,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,去做一些选择、尝试接近一些机会。
“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,人们是看不见的。”博斯金这样和波丽娜说。
但波丽娜后来也才明白,人们能看见的东西,也最容易暴露自己的底细。无知的、轻狂的、浅薄的,还是丰富的、细腻的、厚重的。一个动作就足以展现出来。
-7-
《波兰童年》玛尔泽娜·索娃/西尔万·萨沃亚
用黑白的画面,讲述了一个生于20世纪7、80年代的小女孩在波兰长大的经过。还原了战后紧张局势中,人们仍然怀着希望生活的碎片。
为什么在节日的时候要吃鲤鱼?
为什么三个人的友情总是不太稳定?
为什么害怕蜘蛛就会被嘲笑?
为什么总是需要凭票才可以领到糖和汽油?
为什么从1989年之后,就不能吃野外的蘑菇了?
小朋友的世界里,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奇怪怪的疑问和羞耻心。
真实到有点可爱。画风也偏向于清新简洁。
对波兰这个国家在战后的生活状态有兴趣的,千万别错过这本绘本。
-8-
《名画中的狗》安格斯·海兰/肯德拉·威尔逊
如题所述,和之前介绍过的《名画中的猫》同属于一个系列。同系列中还有《名画中的马》和《名画中的鸟》。
个人觉得,《狗》整本作品相较于《猫》来说,多了一些憨厚,少了一些灵气。
但是,所有一切都不影响狗狗的可爱。
这一系列的书,有一种名画参考手册的感觉,因为很多作品都只有画作的名字,没有任何介绍,其实如果多加一些背景内容,可能会更方便加深读者的印象和理解。
有时候读书并不是一种逃避,而更像是一种寻找,找到别人的生活中大呼一口气。想想就会开心起来。